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快讯

建设绿色电商城市 实行快递包装回收制度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网购、快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昨日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的发展为电商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应尽快完善针对末端配送环节的规范化管理;走绿色发展模式,实行快递包装回收制度,同时降低快递成本。

快递业需要推进循环共享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同比增长26.6%,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种背景之下,用户对快递时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张近东表示,高速增长的快递业务量和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在给电商及物流产业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末端配送提出新的考验。

他说,目前,我国物流末端配送环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配送车辆鱼龙混杂,三轮车等物流配送车辆给交通安全及城市管理埋下隐患;新能源车路权尚不完善,降本增效效果不明显,制约了末端配送模式的多样化与合理化探索。

还有就是快递包装的回收问题。张近东说,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包裹,需要消耗编织袋、塑料袋、包装箱、胶带、快递运单等多种耗材,而快递垃圾回收体系不健全,导致这些包装材料只能满足一次性使用需求。

仅以冷链物流为例,伴随着冷链物流的极速兴起,冷链商品的耗材回收问题更值得关注。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仅在2012年至2016年达到了118%的增速,每年随之产生近3亿个泡沫箱及10亿冰袋的冷链耗材。冷链包装废弃物专业处理收费较高,部分企业直接丢弃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张近东说,可循环包装的推广则存在一定的现实难题。如采用生物基胶带、可降解塑料袋,这些环保材料的成本约为不可降解材料的3倍以上,巨大的成本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据张近东透露,虽然苏宁物流发布的共享快递盒等绿色包装产品已经开始在消费者端推广,但可循环快递箱不能仅仅依赖在消费者端进行推广,而更应该与上游供应链厂商形成联动。与此同时,单纯依靠企业力量推进回收体系建立难度较大,循环共享体系尚待完善。

智慧化改善配送环节

张近东建议,要提升快递末端的发展效率,应将智慧物流纳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做城市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时,考虑快递物流的发展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并从制度层面推进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规范制定。

他说,应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持续加速以智能化助推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创新末端配送技术,发展新型新能源车及末端配送无人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安全及成本问题,形成多层次配送网络。

张近东表示,表面看来,这是智慧物流领军企业对行业的观察、思考与推动,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技术正加速推进物流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研发的投入,持续探索优化末端配送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更进一步来看,末端配送不仅是物流链条中最贴近消费者的末梢神经,其效率与服务深度影响着用户体验;它也是城市交通重要的“毛细血管”,对其进行及时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一环。因而可以说,末端配送的合理与规范化问题直接关乎社会交通与民生幸福。

在张近东看来,将智慧物流体系纳入到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统一规划、统一推进,已成为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人们“美好生活”实现的题中之义。

他说,物流的智慧化与正在大力践行的智慧零售理念不谋而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建议设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

“推进城市回收体系建立,建立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积极参与的绿色包装推进组织,有规划有秩序地建设绿色电商城市。”张近东表示,应以绿色发展理念,实行快递包装回收制度,利于环保也利于节约快递成本。

张近东建议,应从制度层面推进可循环包装国家标准建立,制定更符合物流行业的绿色包装规范,推进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建成。企业、社区、学校等都可以尝试建立包装回收试点,由点及面,逐步达到绿色城市的建成。

除此以外,建立绿色包装奖惩机制,配套出台推进绿色发展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制定冷链包装耗材标准,鼓励企业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链包装,也是张近东对于绿色物流的建议。

在张近东看来,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绿色包装回收体系到企业积极运用新型科技推广绿色物流,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联手”,更离不开深入人心的绿色物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