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垃圾。(资料图)
海南人大代表建议 试点快递包装循环利用
本报2017年11月13日相关报道。
当包裹抵达终点,失去作用的包装盒何去何从?南国都市报2017年11月13日推出报道《“剁手”狂购后收到包裹,那么你家的包装盒咋处理》。记者走访发现,网购狂欢之后,海口各小区保洁工作翻倍增长。“胶带、塑料袋等化学制品,被填埋后存在长时间的降解过程,之后会分解成颗粒,影响周围的土壤和水源。”采访中,环保专家卢刚对快递包装对环境的污染表示担忧。
快递包装盒到底该咋处理?这一问题也引起省人大代表的关注,在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唐健文等4名省人大代表递交《关于推进海南快递业绿色生产消费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现状
我省年人均产生3.5公斤快递包装垃圾
“海南快递业务量增长迅猛,从2012年的1123.6万件增加到2017年的5915.8万件,年均增长率达到39.4%;2017年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26.54%;2017年快件处理量超过3.3亿件,日均快件处理量约90万件,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0万件,年人均快件使用量超过35件。”《建议》指出,如果粗略按每件快件使用0.1公斤的包装材料来计算,累计共产生3300万公斤,人均每年产生约3.5公斤快递包装垃圾。
《建议》指出,我省快递包装面临着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快递业包装总量庞大、种类繁多、增长迅速,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日渐成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新问题。
快递垃圾
既增加工作量也危害环境
省人大代表陆受伦是海口秀英区一名环卫工人,在他的日常清扫工作中,遇到的快递垃圾并不少。“尤其是在一些快递网点或物流中心,这些快递垃圾更多。”陆受伦说,尽管没有具体统计过快递垃圾的比例,但从他的亲身经历来看,快递垃圾确实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有些快递包装是纸壳,是可以回收的。但有些快递包装是塑料或泡沫,属于不可回收。混乱丢弃,给我们工作带来麻烦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陆受伦说。
同是环卫工人的省人大代表刘秀兰说,尽管在一些地方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是一些市民仍然未对快递包装垃圾进行分类丢弃。“主要还是很多市民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刘秀兰告诉记者。
建议
出台快递包装“海南标准”
唐健文等4名人大代表建议,在我省率先试点,出台快递包装“海南标准”。“推进快递绿色包装,单凭靠邮政主管部门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改、商务、交通、环保、城管等部门的统筹协调与整体合力。”唐健文等人建议,从全局出发,明确牵头部门,加强部门联动,促进共管共治,力争为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建立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将快递包装纳入我省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积极探索快递包装的绿色环保新路径。”唐健文等人建议,以立法的手段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从以往的鼓励为主转变为全面强制;建立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和合理处置体系,将封装袋生产厂家纳入管理范围,建立溯源机制,加强包装材料日常监管,探索将绿色包装等环保指标纳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有效规范快递包装品的制作和使用安全等问题。
在社区商区设立绿色回收点
唐健文等人同时建议,在省级层面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快递业绿色发展创新。对快递业生产、研发、使用环保包装材料的各个环节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从事包装回收、生产、使用再生资源的行业予以倾斜。包括对快递包装绿色研发机构予以资金补助,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可循环使用和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对快递企业实施绿色发展具体行为或措施予以补贴,结合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推行,在有条件的社区、商区、校区设立绿色回收点等。
鼓励快递员即时回收包装
“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形成全社会推动快递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唐健文等人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倡导树立包装低碳化理念,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自觉抵制过度包装,自觉配合快递企业的回收行为,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同时,在大型社区开展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试点,通过设立绿色回收基金,用经济手段鼓励快递员送件后即时回收包装,以奖金、代用券、积分以及类似的方式鼓励消费者主动参与回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全省范围。
建立共享快递包装模式
而在陆受伦看来,避免快递过度包装带来的问题,可以在市民引导环节下些功夫。“为避免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包装好一些可以理解。但是,市民在收到快递后,还是应该倡导将这些包装垃圾分类处理,避免造成浪费和污染。”陆受伦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宣传、鼓励、奖励快递包装的分类丢弃。
此外,还可建立一种“共享快递包装”的模式,建立一些回收渠道,对可重复使用的快递包装进行回收,之后再提供给快递企业或者需要使用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