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过度包装”该谴责的不止商家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月饼才6两,礼盒就重达3斤”“扔掉可惜留着没用”“盒子漂亮月饼难吃”……过去几年,月饼过度包装总是受到消费者诟病。值此中秋国庆双节之际,《法治日报》对月饼市场的包装、代购、“私房”月饼等现象进行了深度调查,发现月饼包装显档次更受欢迎。(10月1日《法治日报》)

月饼过度包装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是人们习惯于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指责商家,却很少有人从消费者自身找问题,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真正解决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消费者这个“巴掌”不能放过,隐藏于消费者背后的各种“无形推手”更不能放过。

根据该报道,今年月饼“瘦身”和“轻装”成为了很多商家的营销点,但与此同时,记者还发现在一些大型商场,货架上的大型月饼礼盒仍然是一些消费者的首选。在散装与盒装,精装与简装同时供消费者选择的时候,决定权完全掌握在消费者手里,而非商家强买强卖,消费者又有什么理由一边拆月饼盒子一边骂商家黑心?

有网友调侃道"本想花两三百买个好看的盒子,良心商家竟然还送月饼。" 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又深感无奈,人们为什么会对月饼礼盒产生这么大的执念?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畸形的市场导向下,商家不过顺应形势,在生产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加个精致的包装就可以价格翻番,还不愁卖不出去,何乐而不为呢?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是当“过度包装”不仅没有受到抵制,反而受到追捧,甚至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就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众多消费者中,其中一部分显然就是消费观出现了问题,盲目地攀比和炫耀。如报道中提到:随着高校定制月饼礼盒的走红,北京不少高校提前十天就停止预定,而像“有偿求印有学校logo的月饼礼盒,或者不含月饼的纯礼盒包装,高价收,可加价”这样的文案充斥着校园助手的朋友圈。只是印有高校logo,普通盒子也能坐地起价,而学生不买月饼,却高价求礼盒的行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大部分人买月饼礼盒都说是买来送人的,那么是送什么人?市场上这么多价格昂贵的月饼礼盒最后都流向了哪里?当如此华而不实的礼品却成为人们中秋交际的硬通货时,是否代表着我们的社会风尚出现了偏差?特别是当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群体也在追这股潮流时,我们的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消费者一边吐槽贵一边无奈地买,畸形的市场导向使月饼礼盒的价格水涨船高,包装花样越来越多,礼品盒越来越重,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而消费者看起来似乎掌握了“月饼自由”的决定权,实际上受困于一张无形的大网,这张网是“每逢佳节必送礼”的陋习,是“节日不送礼,平时不办事”的潜规则,是各位领导们“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虚伪。

总之,要想形成“文明过节,轻松过节”的好风气,要想刹住过度包装之风,需要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力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群体进行消费观的教育,从娃娃抓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政务工作人员的监督以及执法部门加强对违规收送礼的惩戒。只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刹住月饼过度包装这股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