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正是各单位写总结、汇材料的集中时段。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在为此忙碌。总结本应是成绩单,盘点成就、分析不足。然而,记者实地探访中发现,许多地方依然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影响,热衷表面文章,注水抄袭,甚至弄虚作假,让成绩单打了折扣。(人民日报2月7日)
临近年底,总结一年的工作该不该?答案毋庸置疑,应该!但10分钟就能讲清楚的问题、对策,通过两个小时的PPT展示来包装,该不该?上级主管领导在前年就已经调离工作岗位了,而去年在做年终工作成果展板时基层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因为照片造假,还闹过笑话。”该不该?同样一份材料,因分管领导换人半年内重复报两次,该不该?工作做得好,不如总结写得好,编造数据该不该?如此众多的该与不该,当有定论,可总结包装过度亦是“病”。
年终总结作为考核一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总结中就事论事,写实情,说实话,认清自己,找准症结,按照“照镜子”的要求写实写好,才算写到“正点子”上,才能真正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效果。“一纸定胜负”,业绩不够材料凑,注水充数,张冠李戴,考核和被考核者形成“小默契”,“适度造假”,无疑是形式主义之风。不务实、不踏实的工作作风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而年终终结的过度“客观真实”,将年终总结、PPT视为具有高度表现价值的载体,好像做得越漂亮就越能打动领导的心,以此论英雄,可以说是很愚蠢的事情。空话套话连篇,根本不具备针对性,认真的领导一眼就能看出来。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年终总结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部门单位,都等同于废纸一张。总结不是“了结”,更不是“终结”,“克隆”“妙笔生花”“雕工”再美,也是“虚张声势”。
其实,总结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思考、探求规律的过程,包含查找问题、反思教训、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等内容。就拿查找问题来说,要想把问题找准,就需要由事到理、由浅入深地进行理性思考,这样才能总结出带有规律性、实在管用的经验教训。而总结最核心的是为来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基础。“脚痛医脚、头痛医头”“鸵鸟心态”,或是随个别领导个人化色彩工作,九分的“成绩与进步”,一分的“不足”,来年就真能“百分百”。
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年终总结不可或缺,它的价值或意义是其他事物无法取代的。年终总结、报告既容不得花拳绣腿、应付了事,更容不得层层抄袭、弄虚作假。所以要以创新的视角审视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抛除那些“功利主义”或“无用主义”的想法,认真思考,理性分析自己和部门的得失。说到底,当以群众的满意为出发点,少一些“自娱自乐”文字游戏。
年终总结找差距,来年工作才会缩短“间距”。“纸上谈兵”终归是“画饼充饥”。愿所有的部门、个人总结能讲实话、多说真话,少些“修饰”和“包装”,多些“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