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怡
《三放参姑娘》的民间故事、热闹喜庆的扇子舞、翻转腾挪的手绢技巧……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人·参》,用一条“抓人参”用的红线,把这些经典的东北文化元素串联起来,拉进魔幻世界,以一个全新的形式包装东北地域文化,歌颂牺牲与奉献的大爱。
该剧27日至29日在东方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民间故事变身吉林品牌
经过两年筹备、4个月的集训,舞剧《人·参》终于登台。首演当晚,东方大剧院座无虚席,这个由吉林团队创排的剧目收获了鲜花、掌声和滚烫的热泪。
“我们已经12年没演过舞剧了,这部剧是我们再次向全国观众、向市场彰显实力的诚意之作。”在东方大剧院连续彩排的几天中,省歌董事长王明华内心焦灼,“这就叫近乡情更怯吧。我们有远大的目标,我们希望走向全国,用这部剧舞出吉林文化的未来。”
“两年前,我们便计划着要做一台舞剧,在众多吉林故事中,我们不停地寻找、制作、推翻,几经周折,才选中了《三放参姑娘》。”剧目导演唐文娟介绍,人参是吉林的符号,它代表着民俗、历史、传奇,“我们用一种时尚的手法重新包装,在时下流行的魔幻题材中融入东北文化元素,重新讲参姑娘的故事”。
一条红线串联冷暖情怀
舞剧《人·参》讲述了人类医者与精灵参姑娘的爱情故事,在产生爱情的过程中,参姑娘为了救被瘟疫感染的村民,而放弃爱情与生命,这是爱的再升华,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
剧目分为“山林之梦”“舍生取义”等4幕,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串联起医者、参姑娘、老把头、小货郎的冷暖情怀,在混沌与清醒,贪婪与善良中最终谱写了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赞歌。
“在民间故事中,红线是老把头抓人参的一种工具,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道具,不仅在舞蹈中创编了绳舞,也运用这一隐喻增加了剧目的魔幻色彩。”说起这条红线,唐文娟开心地笑了,当初在练习时,演员们要在几十条红线中穿梭、舞蹈,经常被困在红线中,他们时常开玩笑说,这明明是导演布下的阵法。
黑白色调穿梭平行时空
成就一部精彩舞剧,需要众多元素,故事情节、舞蹈技巧、舞美,当然也少不了精美的服装。“当看到剧本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东北黑土地的厚重,既要有沉稳、豪放的特色,还要展现舞蹈演员的轻灵。”服装设计师崔晓东说,“我将服装分成黑白两个色调,来区分现实和魔幻世界。”在第二幕中,参姑娘的世界是白色系的,戴着白色头套的小蘑菇,握着木偶头像的白色老虎,还有白裙飘舞的参姑娘——构成了一个纯净的自然世界。
4个多月间,崔晓东设计了200多套服装,甚至参姑娘的服装细节都暗含了人参元素。正是每个环节的细致处理,打造了这样一部“讲吉林故事,发出吉林声音”的剧目。
王明华说,“十一”过后,舞剧《人·参》将走进北京,接受更多观众的检阅,“我们要将吉林富饶的动植物资源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融合,打造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的吉林文化符号”。